山东省立医院集团临淄医院

滨州医学院附属临淄医院

急诊咨询:0533-7180120
服务督导:0533-7162009

科室动态

重症“特种兵”的精医征途——淄博市市立医院聚力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三)
发布时间:2022/10/15 14:45:14 来自:淄博市市立医院 重症医学科二病区

image.png

一群身兼综合医学技能的人,一种有一线生机就决不放弃的使命,组成了这个年轻而神秘的学科。

在很多人心目中,这里意味着绝望,但事实上,ICU这个词从诞生那天,就代表着希望。

重装上阵,凭实力勇闯生命禁区,是危重症患者最后的医疗屏障,也是其他专业科室放手救治病人的笃定底气……9月28日,记者走进淄博市临床重点专科——淄博市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见证了这群医疗界“特种兵”的精医征途。

image.png

危重病人的坚实后盾

ICU是承载最多焦灼的地方,也是见证最多奇迹的地方。

因为一次酒后大意,陈先生骑着摩托车高速撞到路边的铲车上,造成小肠六处破口,膀胱破裂,胃被挤压到胸腔内,胸椎及肋骨多处骨折……被送到淄博市市立医院ICU时已因失血过多休克,生命危在旦夕。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吸氧、抗休克、机械通气……与此同时,紧急召集普外、泌尿、消化、麻醉等兄弟科室组成多学科联合救护方阵,20多位外科高手轮番上台,密切携手、优势联合,把在生死线上几度摇摆的患者成功抢救回来。整整2周的严密监护与救治,患者的情况才渐趋稳定,2个月后顺利康复出院。

在临淄工作的外教麦克,因突发昏迷被紧急送医,生命体征微弱,但陪同人员无法说明病因,临床诊断难度陡增。ICU综合患者瞳孔缩小、抽搐、心动过缓等症状,迅速推理出中毒思路。血检结果证实:是水合氯醛中毒!立即开通床旁血液净化,作为ICU的一项“王牌”技术,这也是血液毒素造成危重急症患者抢救时重要的辅助手段。因诊断及时,抢救精准有力,患者当天便清醒过来。

张大爷肺部感染危重,心肺功能失常、呼吸衰竭,因他有严重基础病,家属已做好最坏打算,不料经ICU团队的全力救治,患者奇迹般地康复出院……

“ICU的特殊性也是必要性就在于,病情危重患者往往伴有多器官功能损害,病情复杂、瞬息万变。以车祸伤为例,如果只是单纯骨折或脏器损伤,可以在骨科或普外科等科室手术治疗。但如果合并休克、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时,必须依赖综合生命支持才能帮助患者渡过难关。”淄博市市立医院纪委书记、原ICU主任吴业新告诉记者。

很多专科医院,可能在某个学科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往往成其短板,就是因为没有ICU的支撑和保障。因此,ICU的抢救水平,已成为衡量现代医院危重病人救治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区域内群众健康安全的坚实后盾。

多次成功抢救羊水栓塞、重度子痫患者,连续多年保持孕产妇零死亡率;携全院之力成功救治重症甲流孕妇,成为WHO分享经典案例;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2例面积90%以上特重度烧伤患者……一场场重大医疗事件,考量了淄博市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特种兵”的素质,也见证了临淄及周边危重病人的安全底牌。

不舍昼夜的精医征途

作为医院ICU的奠基人,吴业新见证了科室不舍昼夜的精医征途。

ICU成立之初,只有4名医师,7张床位,蜗居在两间病房内。尽管医院秉持一贯的“高起点”原则,在设备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但作为当时的新生事物,谁也不知道它的走势与前景。

为尽快明确发展思路与目标,科室一方面“请进来教”,邀请北京协和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重症专家亲临现场指导帮助。还邀请山东省立医院内科ICU蒋进皎教授、张继承博士、曲鑫博士定期到科室查房甚至长驻帮扶;另一方面“走出去学”,主要骨干成员陆续到北京协和、朝阳、安贞,南京中大、阜外华中心血管、浙江邵逸夫等国内顶尖医院ICU中心完成学习培训。

“最多的时候,同时期在北京学习的院内同事就有30多个”,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主任许涛回忆,正是由于那一段厚积的岁月,才有了医院后期薄发的能量。

强兵尚需利刃。在医院大力支持下,科室引进世界领先的呼吸机、血液净化机、MAQUET体外膜肺氧合机等众多一流设备,打造了一个堪能比肩国内任一ICU的强大“武器库”,为区域危重患者救治水平插上了双翼。

如今12年过去,科室已发展成为2个病区,19名医师,24张床位。骨干10余人在省内各学术团体兼职,合计副主任委员、常委及委员近30名。2016年荣获全国医院管理品管圈大赛三等奖、先后在省市级各种职业技能比赛中斩获佳绩。1人获“振兴淄博劳动奖章”,多人获得“淄博市卫生技术岗位能手”“临淄区爱岗敬业道德模范”“淄博市百佳护士”等荣誉称号。年平均开展2项以上新技术新业务,其中经食道超声监测、跨肺压监测、持续腹内压监测等新项目填补地区专业空白。2018年至今独立开展 ECMO治疗5例次,属省内同级医院领先水平。已成功举办6期市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

每一朵鲜花在盛开前,都会在地底度过漫长又孤独的时光。

庆幸的是,岁月从不败英雄。那些披荆斩棘的创业开拓,不忘初心的使命坚守,无数难捱的无眠长夜……都化成厚重坚实的医学城墙,是对ICU人不舍昼夜精医征途的最佳回馈。

铁血儿女的温暖担当

要问ICU工作者的压力有多大?一个细节可见一斑。

每个住在这里的病人,每天要通过各种仪器产生几万条数据信息。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治疗方案是否有效?需要做怎样的方案调整?都要通过对这些“生命数值”分析后作出,这对医者专业水平、整合能力、反应速度都是很大的考验。而这,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基础工作。

为了最大限度保障救治流程的完善,科室把练兵当成日常:气管插管、动脉置管、胸腹穿、心肺复苏,以及病人抢救中呼吸机坏了怎么办等情景模拟,将重症救治技能与流程随着日复一日的训练强化成为每个人的肌肉记忆。“你把危急情形设想得越全面,练兵越严苛,实战起来就会越从容,患者的预后效果就会越理想。”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主任王培全总结。

作为全院危重患者的“集中营”,这片每天与死神搏斗的“沙场”,磨砺出科室人员铁血般的刚勇果敢。闻见救治的号角,就会倾尽一切去打赢。新冠疫情警报拉响后,ICU团队就是铁血应征,在全院率先书写请愿书,先后有孟力维、孙建萍、钟晓栋、吴学敏四位同志奔赴武汉抗疫一线,用青春与热血,书写出医者担当。孟力维更是成为省级抗疫榜样,数次登上央视,成为抗疫一线优秀代表。

但很多时候,ICU人心底最柔软的角落,也时常被患者触动。有位小伙子因车祸双下肢截肢,醒来后无法接受现状,医护人员每次查房,都会握住他的手,温和地传递语言的能量和生命的温度,帮助他一点一点重新振作;一位家境困难的大爷从ICU出院回家后,因身上多处插管更换不便,医护人员便轮流趁下班后上门帮着更换插管,大爷的老伴隔一段时间就骑三轮车往科里送自己腌的鸭蛋,表达朴素的谢意;还有一位老人因基础病变严重,住进ICU两周一直处在“抢救—好转—恶化—抢救”的轮回中,期间多次心脏骤停,老人最终放弃治疗,临走前和每一位医护人员微笑着握手道别,几位护士当场就哭了……

“ICU可以延长生命,但每个人对待生命都有自己的理解和选择。”说这话时,许涛和王培全的眼神晶莹闪亮。病痛是冰冷的,但当医者体察到病痛的冰冷,就足以在生命的忧伤之上,绽放出温暖的人性光芒。

有生离死别,也有起死回生,有痛苦和绝望,也有爱与希望。这,就是ICU。当生命遭遇重大创痛时,它如同暗夜举火,为人们在禁区之上,开启绝处逢生的希望与力量。

从这个意义上讲,“特种兵”的精医征途,不仅仅是医学的进步,也是人类文明史前进的闪耀足迹。

友情链接 :

主办单位:淄博市市立医院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桓公路139号
邮编:255400 传真:7180469
Copyright @200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淄博市市立医院版权所有  
鲁ICP备  09012229号-2

扫描二维码关注